江湖在哪裡?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
作者/ 吳音寧
出版社/ 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080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條碼號:37957001771011.
索書號:430.933 2603.
書 籍 簡 介
詩人吳晟之女、報導文學作家吳音寧,用詩歌般的文字、故事的語言,寫下台灣在戰後五十年的變遷與農民的困境,為這塊土地留下一幅最懇切真摯的描摹。 「歷史,輕輕踩過農人集體灣駝的背,像踏過稻浪和水面,在其上簽訂合約。」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入獄後,作者吳音寧持續與其書信往來,並將其書信編輯整理為《白米不是炸彈》一書。而本書則是吳音寧用自己的文字,藉由白米炸彈事件,側寫農村青年楊儒門,並記錄戰後五十年來台灣農業的發展與困境,以文學之筆寫台灣農業的悲歌。書中所呈現的不只是一頁台灣農業史,更是這塊土地曾有的豐美記憶與耕者的斑斑血淚。吳音寧用文學家感性的筆觸,從家鄉出發,以詩文為證,輔以詳盡的文資史料,帶讀者走過二二八、走過「多吃麵、少吃米」、走過紅葉少棒的年代,走過左翼社會主義、走過偉大的領袖、走過國際孤立本土認同,從蔗糖、香蕉到鳳梨罐頭,我們看見政策的更迭、經濟的起飛,不變的卻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饑死」。 楊儒門以十七顆白米炸彈,提醒政府正視農民的困境;吳音寧則以二十五萬真摯的文字提醒我們,那曾經、一直、繼續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農民的苦況,以及我們對待土地的方式。
作 者 介 紹
安寧伴行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安寧伴行
作者/ 趙可式 索書號:419.79 4914. 書 籍 簡 介 《安寧伴行》像是趙可式的分身,到每一張病床邊,將身體的痛苦減到最低、讓惶惑的心得到安頓。 作 者 介 紹
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0815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條碼號:37957001771110
媒體稱譽她是「台灣安寧療護之母」,學生暱稱她是媽祖娘娘,
成大醫學院教授賴明亮形容她「像是下凡來帶大家作安寧志業的仙女」。
趙可式教授二十七年來陪伴上千位病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得到最大的舒適,也安頓了家屬徬徨慌亂的心。她把那些椎心刺骨、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來,不是只為了讓讀者一時動容而已,目的是在「用生命故事傳遞生命的學習」。希望醫療人員能體會、理解病人/家屬的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療護;希望其他病人/家屬能從故事中獲得啟發,使自己的生命之旅能過得更平安順暢;也希望還沒有經歷過病痛之苦的人學習到生命的智慧。
她是我哥哥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她是我哥哥: 她, 蝴蝶男孩
作者/ 茱莉.安.彼得絲 (Peters, Julie Anne)
編/譯者/ 丁凡/ 唐鳳 出版社/ 貓巴士出版 出版日期/ 20070322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索書號:874.57 2422. 書 籍 簡 介 朋友排斥、父母不信任 作 者 介 紹 ■作者簡介 茱莉.安.彼得絲(Julie Anne Peters)
條碼號:37957001771219
男友離去、還毀了我打工的機會
我不能再替我哥哥繼續守護這個祕密下去了……
當女孩子個性強勢些,容易被貼上男人婆的標籤
男孩子要是表現得溫柔點,就會被人戲稱娘娘腔
再不然就會被視為同性戀
我和哥哥都清楚,他不是
在我四歲那年,「她」就在哥哥的體內醒悟了
上天開了一個荒謬的玩笑,錯置了生理和心理
讓哥哥的感受、思考、心情,徹頭徹尾是個女孩
我靜靜的看「她」坐在梳妝台前塗抹脣彩,戴上金色假髮,
陪她逛街玩樂,在爸媽面前替她掩飾圓謊──
那是我曾承諾守護的,兄妹間最親暱的祕密
如今,或許不再是了
朋友排斥、父母不信任
男友疏離、還毀了我打工的機會
我開始恨他,恨為何我也得承受異樣的目光
我不過只想當個平凡的高中女孩……
我和哥哥,都到了該做決定的時刻
在『她是我哥哥』被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之前,茱莉.安.彼得絲只是一位隱居在科羅拉多州的童書作家。彼得絲擁有教育學士及電腦科學碩士雙學位,當過小學老師,但不到一年就被校長開除,研究員、程式設計師及系統工程師的工作也並不適合她。直到有一天她決定辭職從事寫作工作,她才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生活方式,彼得絲曾經創作過幾本童書,後來編輯建議她寫一本關於青少女同志的愛情小說,她的作品開始受到人們矚目,之後她朝向青少年性別議題方面發展,著有多本與性別議題有關之作品。彼得絲目前跟她的同性伴侶共同生活在科羅拉多州。
■譯者簡介
丁凡
本名金甌。台大植物系學士,美國喬治亞大學遺傳系碩士畢業。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研究助理。創立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任第一屆理事長。曾於體制外的種籽學苑擔任教師及兼任第二任苑長。擔任書評以及評審多年,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從事寫作、演講、教學及翻譯。
唐鳳
自由軟體設計師,致力開發程式語言及自由軟體的國際化工作,並發起多項開放源碼書藉的翻譯計劃。
地圖會說話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
作者/ 李文堯/ 林心雅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日期/ 20071112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條碼號:37957001771268
索書號:609.2 4004 . 書 籍 簡 介
你可曾上過Google Maps查詢地點或印製地圖? 作 者 介 紹
你可知道,拜地理資訊系統GIS及個人電腦普及之賜,
21世紀的我們正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地圖大革命?
作者精心繪製、視野全面新穎的GIS地圖,
讓你從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不出門得知天下事!
視角全面、觀念新穎的GIS地圖書,打破你對地圖的刻板印象!
「地圖」是幫助我們認識所處環境及外在世界的最佳工具及最好媒介。但地圖除了是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迷途找路時的指南外,其實早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地圖的製作與呈現,也早已從實地探勘、手工繪製、充滿各式符號及等高線密密麻麻的紙面圖,演變成如今運用衛星、雷達、攝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提供的大量資訊,再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或電腦製圖軟體所繪製成3D影像。
作者結合自己所學(地理碩士)及專業(從事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讓讀者瞭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的國際視野。
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
作者/ 貝鳶業如 (Bjornerud, Marcia)
編/譯者/ 若到瓜 (Nakao Eki)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101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條碼號:37957001771250
索書號:350 6043.
書 籍 簡 介
翻開岩石,是一頁頁用四十億年寫成的地球日記,探查這個藍色行星的內心世界,就從這裡開始! 作 者 介 紹
地球不說話,可是你知道她持續不懈、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嗎?漫長的四十億年裡,這個行星看似沉默,其實在海濱之沙與火山灰燼當中,地球寫下了自己的故事,然而只有專家才能解讀。
地質學家貝鳶業如在《岩石閱讀指南》一書中,以科學的專業與文人的筆觸,為我們轉譯詮釋地球的語言,帶領我們深入了解中這個星球傳奇的一生。雖然人類存在時日甚短,地球的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所幸我們依舊能夠從《岩石閱讀指南》中,學會閱讀我們腳下大地成長與變遷的故事。
「我們絕對需要《岩石閱讀指南》這樣的科普書來導正視聽……作者具有獨特天賦,以各種類比、明示與隱喻,引人入勝地解說科學意念,述說我們星球的故事。」
──「自然」雜誌
「每個地球子民都必須閱讀地球的歷史。這是一本絕佳的田野入門書,讓讀者親身走訪縱觀地球史的田野實察之旅。」
──史娜德曼,《我們周遭的地球》編輯
「地球存在已久,只要知道如何閱讀它的故事,我們也能從中獲益。……作者巧妙地將深刻的洞見與啟發性的比喻結合成一則故事。」
──艾理,賓州州立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貝鳶業如(Marcia Bjornerud)
為結構地質學家,曾在挪威、加拿大的高緯度北極區以及北美洲的前寒武紀地盾,研究古老山岳帶的構造運動。貝鳶業如是羅倫斯大學教授,於二○○三年獲提名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員,二○○○至二○○一年間,以美國傅爾布萊特學人的身分前往挪威研究。現居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阿波頓市;三個兒子也都熱愛岩石。
■譯者簡介
若到瓜(Nakao Eki)
太巴塱人(阿美族),台大法律系畢,哈佛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碩士,譯有《土地的守護神》、《公司男女》、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教課書。現從事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研究,及台灣學研究論文的翻譯工作。
回家: 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回家: 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作者/ 巴爾古提
編/譯者/ 陳逸如
出版社/ 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1029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條碼號:37957001771284
索書號:735.29 7714.
書 籍 簡 介
對巴勒斯坦人而言,數百年來橄欖油一直是旅人的禮物、新娘的慰藉、秋天的餽贈、儲藏室的珍藏,還有家族的財富。然而,作者離開家鄉三十年,橄欖油不復見,院子裡的無花果樹也早已被砍去。 作 者 介 紹
中國有首古詩是這麼說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人巴爾古提與睽違三十年的家鄉見面時,大約就是這個心情罷!1967年以色列占領了加薩與約旦河西岸後,造成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痛苦,巴勒斯坦詩人穆里・巴爾古提在外流亡三十年後,1996年終能回返家鄉,本書書寫了他回家與流亡的心路歷程。
閱讀中東,另一個角度
921事件後,世人皆知中東地區對於美國霸權的反感,本書作者則提出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糾葛:曾經慘遭大屠殺的猶太人,建國之後,難道也會去迫害他人?當約旦河西岸因被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人要回鄉,必須有回鄉許可證,必須經過以色列士兵的許可;眼看著以色列逐步拓展屯墾區的範圍,巴勒斯坦的土地逐漸變得零碎;三十年來,以色列高速發展,被占領的拉姆安拉則從未成長,三十年過了,家鄉一如以往破敗,他不會因為故鄉三十年沒變而高興,他要控訴的是,自己的國家三十年喪失了進步的機會。
失去旅行的權利
巴爾古提與家人四散世界各地,他雖然在埃及念了大學,巴勒斯坦人卻被當局視為頭痛份子,1977年他被埃及驅逐出境,至1995年才能正常出入開羅機場。至於拉姆安拉,更是必須有許可證才能進出,「你以為可以去耶路撒冷或加薩。他們已經把這些地方列為禁止進入管制區,這次他們的理由是選舉。他們甚至禁止人們在星期五於聖所祈禱。路障、搜索和電腦。他們無時無刻透過各種方式傳遞給我們一個訊息:『我們才是這裡的主人。』」他想問,為什麼回巴勒斯坦的家,卻要由以色列人來控管?
失去回家的權利
「流亡」的最具體事例,就是不能對自己的國家表示意見。巴勒斯坦成為有國無土的國度。數百萬流離失所於海外難民營內的難民,禁止回到故鄉投票、選舉、發表意見,這是今日能自主履行公民權利的人們,無法想像的事。而痛苦不僅是不能回家而已,流亡的痛苦還在於自己的家人四散各地,僅能以電話連繫,所有的快樂悲傷都由電話鈴聲控制,電話形成了另一種恐怖主義,總合了他所有家人的痛苦。
作者因為敏感的異議份子身份,結婚後,他與妻子分隔兩地,兒子見到他的時候,稱呼他為:叔叔。流亡的痛苦也延伸至下一代,作者的兒子湯銘身為巴勒斯坦人,未曾見過巴勒斯坦,也只能等到父親三十年回鄉後,才能為他申請回鄉證。
■作者簡介
巴爾古提
阿拉伯世界知名詩人。巴爾古提1944年生於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詩人與作家,小時住在戴爾‧格薩那,後因求學之故,全家移居拉姆安拉。1967年以巴六日戰爭後,當時在開羅讀書的他,因而不能回到約旦河西岸,開始了三十年的流亡生涯。1977年自埃及被驅逐出境,1995年才能正常進出開羅機場。自1972年起,他的詩集即已在開羅、安曼等地出版,並曾被譯為多國語言,也在《泰晤士文學評論》等知名媒體刊登。最新一冊詩集為2005年出版的《午夜》(Muntasaf al-Lail)。現居開羅,本書於1997年出版時獲得馬富茲文學獎(Naguib Mahfouz Medal for Literature),該獎為阿拉伯文學界的重要獎項,作者並於2000年獲巴勒斯坦詩獎(Palestine Award for Poetry)。
伍佰。風景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作 者:丹尼爾高曼
出版社:時報文化
ISBN:9789571347295
出版日:2007.09.17
分 級:普級
語 言:中文
書 籍 簡 介
繼EQ之後,下個十年的關鍵準則,就是社會智能SQ。 如果智商代表一個人的學習能力,EQ則是有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但現在,丹尼爾.高曼要你超越自我,提升社會智能,像甘地一樣擁有感動別人的能力! 一九九五年以《Emotional Intelligence》帶出EQ熱潮的作者,再次提出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人是社會的動物」。他認為社會人際關係的好壞就如同維他命與毒藥。他分析正面的力量,也揭露它的黑暗面。這個新的觀念包含:如何養育孩子?經營婚姻?企業領袖或教師怎麼領導員工、激勵學生?被偏見和恨意分離的不同族群如何能和平共處?作者為我們獻上良策。─2007年1、2月《誠品‧好讀》外文書推薦 現在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興起也造成同樣的衝擊,在許多人的生活中甚至更取代電視,成為閒暇時間的主要活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衡量個人幸福感的新方法,不僅針對收入與就業狀況,更要考量人際關係的滿足感,以及生命的目標感。SQ開發快樂腦,追求快樂成長力;啟動社會腦,促進群我管理力。 人人和解共融,社會共生共榮! EQ理論大進化,提升SQ更重要 作 者 介 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一九四六年生於加州,父母皆是教授。高曼博士現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研究員,曾四度獲頒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80年代即獲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並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1995年出版《EQ》一書,暢銷逾500萬冊,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十八個月。此外並曾任職《紐約時報》12年,負責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面的報導;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資深編輯,文章散見全球各重要報章。暢銷著作除了《EQ》之外,還有《EQ II:工作EQ》、《心智重塑》、《破壞性情緒管理》等書。
人生一瞬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小說地圖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天安門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王大閎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A Guide to Wang Da Hong's Architecture
作 者:徐明松
出版社:木馬文化
ISBN:9789866973383
出版日:2007.05.03
分 級:普級
語 言:中文
規 格:中文平裝
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破解全球化難題的經濟預告
作者/ 史迪格里茲(Stiglitz, Joseph E.)
編/譯者/ 黃孝如
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070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軟精裝
條碼號:37957001771029
索書書:552.1 5034.
書 籍 簡 介
一頭歐洲畜養的牛,比起全世界40%的貧窮人口都還要富有;一個瀕死的流行病患,卻間接被全球貿易協定害得無藥可救;世界有沒有另一種可能,讓全球化下的人類活回他們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本為當前錯亂的全球化構圖找回美好願景的書,這本書既透露了作者與各國中央銀行總裁或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等全球政要晤談的機鋒;也徵引了他拿下諾貝爾經濟獎的市場經濟研究智慧。從西方國家奠立智慧財產權的爭議情節,到全球化與WTO走向瀕臨破裂的歷史場景回顧,本書有如一部綜覽國際經濟與推敲未來的全球發展故事。 盡管看盡了第三世界人間的蕭條寂寥與先進國家設計國際貿易的包藏禍心,這本書仍然願意樂觀的建言: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市場的穩定秩序,貧窮地區人類的基本活命問題,都有辦法能夠解決。只要我們願意認清「世界不是平的」,因此我們需要聰明、有效的手段來平衡這個世界的貧富天秤,讓贏家與輸家的差距減緩,也讓全球貿易中仍保有基本的個人存活保障。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將以快人快語,傾注他曾任職世界銀行經濟專家與行走全球落後地區的經驗,提供可行的創見,扶正現已步調錯亂、私利縱橫的全球化。每個關心時代未來與全球經濟變遷的世界公民,都該一覽這部大膽構思新世界的共同繁榮方案。 作 者 介 紹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史迪格里茲因資訊不對稱市場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出任過美國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裁等職務。這些學、仕的歷練與機緣,使得他既有深入公共經濟決策核心的經驗,也得以親身踏遍眾多窮苦貧瘠的第三世界國家現場。這也是為什麼,史迪格里茲對過去十餘年來因全球化管理失當而生的亂象,觀察特別犀利準確。 六年前,這位傑出的學者首度嘗試用大眾的語言解釋經濟全球化的人禍與來由,著成《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一書,該書共印行了三十五種語言版本,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可謂議論全球化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而本書則可說是《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的最新續集,史迪格里茲以「經濟誘因」角度,提供他的全球制度可行創見,企圖扶正現已過度失焦的全球化討論,也提供一幅讓先進與落後國家雙贏發展的新世界藍圖。
台北小吃札記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台北小吃札記
作者/ 舒國治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080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用心飲食 ->開卷好書
作者:carol 日期:2008-03-27
書 名:用心飲食
作者/ 珍.古德 (Goodall, Jane)
編/譯者/ 陳正芬
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0705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條碼號:37957001771102
索書號:427 4024.
書 籍 簡 介
知名自然學家珍.古德博士第一次針對飲食議題勾勒出綠色地球的未來藍圖,書中探討了人們的飲食選擇如何影響著環境、動物福利,以及我們的健康。無可否認地,一個偏重肉食的社會將會對環境以及動物利益帶來負面影響。將植物蛋白質轉換成動物蛋白質需要耗費過多能量,這麼多的榖類轉換成一點點肉,而同量的榖類卻可以讓更多人飽食。畜牧業花費許多寶貴的水資源,也佔用了許多農耕地。 作 者 介 紹
珍.古德女士呼籲大家少吃肉食,購買有機食品,並且購買當地生產的當季節食品。她並且強調「如果一定得吃肉,吃一點點應該就夠了,而且應該確保動物是在人道環境中飼養的。」
這位知名的科學家,從根本改變人類對靈長類的看法以及與動物王國的關係,現在則是將她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個重要到難以置信且深度個人的議題─堅持一個更永續的世界。在這本具爭議性又鼓勵人心的書中,珍‧古德對西方社會大聲疾呼,催促我們好好看看自己生產和消費的食物,告訴我們製造正面的改變有多容易。古德博士以堅定但溫和的筆觸繪製出一幅全球景觀,在這當中企業擁有雨水,獲得地球上種子的專利權,並且生出神秘的「科學怪食」。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現實,但也是我們能夠修補的事實。古德提出她希望滿滿且振奮人心的願景,以具說服力的方式主張每個人都可以做出改變。這是一本才華橫溢、賦予人們力量且無法遏制地樂觀的書,也是我們這時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只要照著古德的忠告,或許能在還來得及之前解救自己。